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频繁遭遇盗窃,中年店长从最初的口头警告逐渐升级为暴力惩戒。影片通过监控录像般的客观视角,记录下这位创业失败者如何将个人愤怒转嫁到小偷身上,直到一位地下偶像的出现打破这个恶性循环。
失窃事件背后的心理轨迹
监控摄像头拍下的不仅是盗窃行为,更记录了店长心态的异变。第三十六次抓到小偷时,他砸碎了对方偷取的饭团。这种过度反应揭示了一个事实:便利店收银台前的惩戒,早已变成他对生活挫败感的宣泄。
地下偶像的介入与转折
明阳津实饰演的地下偶像角色,用偶像周边商品被窃事件串联起主线。当她质问店长"您到底在惩罚谁"时,影片巧妙地将镜头转向储物间里泛黄的创业计划书,暗示着主角真正的愤怒源头。
暴力的正当性边界
导演用特写镜头对比了店长对待不同小偷的态度:对大学生模样的窃客手下留情,却对工薪族打扮的惯犯拳脚相加。这种选择性惩戒引发思考:当普通人掌握惩罚权时,公正的天平究竟偏向理性还是情绪?
影片结尾处,被破坏的便利店货架与修复中的玻璃门形成隐喻。那些被捏碎的饭团、砸烂的啤酒罐,最终都变成了收银台旁贴着"今日特惠"的告示牌——生活仍在继续,但关于正义执行者的讨论远未结束。
评论